高中的偏难成语典故及出处_成语故事大全

### 高中偏难成语典故及出处:成语故事大全

高中的偏难成语典故及出处_成语故事大全

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,它们不仅精炼简洁,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。在高中阶段,学生们常常会接触到一些较为生僻或复杂的成语,这些成语背后往往有着曲折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。本文精选了十个偏难但极富教育意义的成语及其典故,帮助大家深入理解这些成语背后的历史与文化。

#### 1. **画龙点睛**

**典故**:此成语源自南北朝时期,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画龙的故事。张僧繇画好后,人们发现所绘之龙没有眼睛,问及原因,他说:“画龙点睛,则飞去。”后添上龙眼,果然画中龙腾空而去。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,使内容生动有力。

**出处**:《历代名画记·张僧繇》

#### 2. **破釜沉舟**

**典故**:战国时期,项羽为了激励士兵决战,下令破釜沉舟,表示不胜利不再回来。士兵们见状,个个奋勇向前,最终大败秦军。此成语形容下定决心,不顾一切地干到底。

**出处**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#### 3. **指鹿为马**

**典故**:秦朝末年,赵高欲篡权,在朝会上牵来一匹鹿,却说是马。群臣不敢反对,只有少数正直之士敢于指出真相。后用来比喻颠倒黑白,混淆是非。

**出处**: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

#### 4. **望梅止渴**

**典故**:三国时期,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,途中士兵因口渴难耐。曹操便告诉士兵前方有片梅林,酸甜可口。士兵们听后口中生津,精神大振,最终走出困境。此成语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。

**出处**:《世说新语·假谲》

#### 5. **韦编三绝**

**典故**:春秋时期,孔子勤奋好学,多次翻阅《周易》,使得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多次断开。后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。

**出处**: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

#### 6. **狡兔三窟**

**典故**:此成语出自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,讲述冯谖为孟尝君凿建三个藏身之处的故事,以躲避灾祸。比喻准备多种退路或采取多种预防措施。

#### 7. **杯弓蛇影**

**典故**:晋朝人乐广有一次宴请朋友,朋友见杯中似有蛇影,因而畏惧不敢饮。乐广发现原因后解释清楚,朋友疑虑顿消。比喻无中生有、疑神疑鬼的心理。

**出处**:《晋书·载记》

#### 8. **叶公好龙**

**典故**:春秋时期楚国人叶公非常喜欢龙,甚至在家中雕龙画凤。然而真龙降临时,他却吓得逃跑。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,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或喜欢。

**出处**:《郁离子·叶公好龙》

#### 9. **朝三暮四**

**典故**:源自《庄子·齐物论》,讲述狙公给猴子分橡果的故事,早上分三个晚上分四个,猴子们不满;改为早上分四个晚上分三个,猴子们却高兴了。比喻说话或做事反复无常,不一致。

#### 10. **滥竽充数**

**典故**: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合奏,有个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假装吹奏。齐宣王死后,他的儿子继位喜欢独奏,南郭先生只好逃走。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。

**出处**: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

这些成语不仅是语言艺术的结晶,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智慧的体现。通过了解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和道理,我们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,更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。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偏难的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。

阅读剩余 38%

AI写作助手 原创著作权作品,未经授权转载,侵权必究!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aixzzs.com/list/8cqreehq.html

AI写作工具

文章自动写作
输入您的写作要求,AI自动创作一篇高质量的原创文章。

开始创作

工作汇报总结
输入行业、岗位信息,AI助你写报告、总结、计划、体会。

开始创作

上一篇 2025-02-21 04:58
下一篇 2025-02-21 05:18

相关推荐